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安徽光機所兩項最新科研成果分別在快速、便攜、同時監測多種大氣污染成分,以及對監督性污染源遠距離遙感監測等方面取得突破。這兩項科研成果近日通過了安徽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會,被專家們認為綜合性能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目前面臨著嚴峻的大氣復合污染問題,污染源量大面廣、種類繁多、排放規律各異,對人體健康、環境質量、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而污染源污染排放種類、濃度、時空分布和排放總量的測量是環保部門進行污染減排控制的依據。
安光所兩項科研成果是其承擔的國家“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重點課題中的“便攜式多組份氣體紫外現場分析儀”和“污染源排放遙測技術系統”。
據了解,國內目前普遍運用電化學傳感器和氣象光譜儀器監測大氣環境污染。前者一個傳感器只能監測一種污染物,而且壽命短,傳感器需要經常更換。后者監測速度慢、成本高。
安光所“便攜式多組份氣體紫外現場分析儀”針對工業園區監測、氣體偷排和泄露現場監測,采用差分吸收光譜技術、紫外多次反射池技術以及光纖光譜儀技術相結合,實現了同時對多種有毒有害氣體的現場快速監測,且具有小型、便攜式、成本較低等特點。通過對化工廠區、電廠廠區以及機動車尾氣排放監測的應用示范,表明儀器性能穩定,可滿足無組織源、工業排放以及機動車排放的現場監測的要求。
“污染源排放遙測技術系統”則設計了可二維掃描的多光路污染源排放污染氣體遙測系統,實現了在幾十至數百米距離外對定點污染源多種污染氣體的排放通量和分布進行遙測,適用于移動平臺。示范運行結果表明系統性能穩定、數據可靠,為主要工業污染源排放提供了有效的遙測手段。
鑒定專家組認為:安光所研制的“便攜式多組份氣體紫外現場分析儀”和“污染源排放遙測技術系統”解決了應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譜技術滿足多種氣體測量的儀器小型化難點,以及污染源排放氣體通量及空間分布遙測等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相應技術與設備的空白,具有廣闊的產業化和市場前景。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油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