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畝產比豆類高1-2倍,豆類作物改種玉米,由此成為多年來推動中國糧食產量持續增長的主動力。國家統計局的一份報告指出,“因結構調整,高產作物玉米和稻谷播種面積共增加約105萬公頃,增產效果在400萬噸以上。”這當中,2011年黑龍江1000多萬畝大豆改玉米,吉林大豆、綠豆等改種玉米,使得這兩省當年糧食增產11%以上。這樣2011年東北及內蒙古共增產糧食1386萬噸,占全國總增產量的56%。201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43422萬噸,比2010年增長5.4%。
張智先判斷,根據目前玉米長勢,如果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沒有大的災害發生,則今年全國糧食將會連續第9年增產。“搞得好的話,玉米很快將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
國家統計局年鑒顯示,1978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只有2.99億畝,只相當于小麥、稻谷種植面積的68%、57%。2002年玉米種植面積達到3.69億畝,首次超過小麥;2007年擴大到4.4億畝,首次超過稻谷。
2011年玉米播種面積達到5.01億畝,比稻谷、小麥播種面積分別多出4500多萬畝和1.5億畝。
2012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尚未公布。張智先判斷,全國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左右是可能的。
在張智先看來,玉米在中國的崛起,是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必然趨勢。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城市居民肉禽蛋奶需求增加,而玉米正好是蛋雞、肉雞以及牛羊的飼料。同時是酒精、食用油等工業部門的原料。
“目前玉米約有30%作為工業原料,還有60%是農業飼料,另外10%作為口糧和種子。”張智先認為,2011年1.9億噸的玉米產量,用于飼料的就有1.1億噸,需求量相當穩定。
隨著2010年全國城鎮常住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首次超過50%,對玉米的需求還會持續增加。玉米在糧食作物中的重要地位還會提升。
對于“豆退苞進”的局面,也有人持悲觀看法。身為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的王小語就是其中之一。他對豆類種植面積大量改種玉米表示“非常痛心”。
“農民棄大豆種玉米,這是大豆產業危機的結果,中國大豆從生產、加工到終端市場的整個產業鏈條都被國外轉基因大豆和外資企業所控制,價格、收益都上不去。”王小語說,而國產大豆產量繼續減少,又將反過來強化外商的壟斷和控制。
他解釋說,國產大豆是非轉基因產品,現在只剩下1000多萬噸的產量,而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則達到7000萬-8000萬噸,再加上國內大豆加工企業60%以上是外資,他們在做轉基因進口大豆深加工的同時,也日益控制中國的食用油市場。
“國內非轉基因大豆榨油廠家最后將無油可榨,將來中國老百姓要想吃非轉基因大豆油,上哪去買呢?”王小語反問。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油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