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只聽得“牡丹花開迎富貴”,沒見過牡丹還能榨出油。如今,在牡丹之鄉——菏澤,牡丹油已成功試生產,并投放市場,受到家庭主婦們的追寵。
菏澤市牡丹區堯舜牡丹產業園,生產加工區9個車間及軟膠囊車間2萬平方米的主體建設已完成,牡丹籽油生產線設備已安裝,正在進行生產調試,今年下半年將能成批量生產牡丹籽油。這標志著我國食用油領域的又一場變革即將開始。
4月18日,全國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座談會在菏澤召開,來自國家林業局、全國20個省市林業廳(局)的負責人和十幾位牡丹專家參加了座談會。可謂牡丹產業的一次“峰會”。會上還成立了中國林業經濟學會油用牡丹經濟專業委員會。
國家林業局原副局長、中國林業經濟學會理事長李育材是山東老鄉,也是一位“牡丹專家”,曾先后對全國近20個省油用牡丹種植進行了調研。他認為,油用牡丹具有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全國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已達30.4萬畝,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湖北、甘肅、重慶、安徽等地,牡丹籽年產量5785.5萬公斤;全國現有牡丹籽油加工企業9個,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1587.6萬公斤。目前,我國在油用牡丹品種選育、苗木繁育、產品研發和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并先后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鐵桿莊稼空間廣闊
李育材說,發展油用牡丹好處多多,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種植油用牡丹如按每畝100斤計算,參照進口的橄欖油價格每500克100元算,每畝就可收益1萬元,為種植糧食作物的8—10倍。
油用牡丹是一種多年生小灌木,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態樹種。油用牡丹栽植密度(定植)為每畝2500~3200棵左右,這種植物種上后,可以40年不換茬,堪稱鐵桿莊稼,不換茬就意味著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李育材在全國調查中發現,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安徽銅陵鳳凰山一帶的鳳丹牡丹8個月不下雨沒有旱死;甘肅蘭州、定西一帶紫斑牡丹種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干旱、貧瘠山嶺上,年降雨量僅300毫米就可生長,每畝還能結籽400斤左右,并且這種地方生產出的牡丹籽油α-亞麻酸含量高達49%,被稱為腦黃金之最。
我國西北黃土高原不少區域都適合油用牡丹的生長,陜西延安萬花山的紫斑牡丹每年每畝產籽可達500多斤。根據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在還有宜林地66060萬畝,這為我國油用牡丹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油用牡丹待怒放
山東是牡丹產業大省,栽培歷史悠久。特別是菏澤市,已成為面積最大、品種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栽培中心和生產、科研、觀賞、出口基地。目前全市種植牡丹25.7萬畝,占國內觀賞牡丹種植面積的70%以上。 山東立足資源優勢,已把油用牡丹列入《山東省“十二五”油料產業振興規劃》,將牡丹籽油列為三大新開發油料之一。
今年1月,國家林業局將菏澤市列為全國油用牡丹生產基地試點區。目前,全省油用牡丹面積發展到24.2萬畝,牡丹籽油加工龍頭企業2家,年產牡丹籽油200噸,成為我省林業產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2011年,中央財政啟動統籌整合資金支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同年3月,衛生部正式批準牡丹籽油作為新資源食品,標志著牡丹籽油可以進行批量化生產,進入食用油行列。
菏澤市的牡丹區、定陶縣、鄆城縣,聊城市的東阿縣等縣區都制定了各自的油用牡丹發展規劃,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
有望成為戰略新資源
據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進口棕櫚油、橄欖油、豆油、菜油等成品食用植物油960萬噸,進口大豆、油菜籽等食用油籽6228萬噸,進口總額達到485.5億美元。目前,我國食用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0%,早已超過了國際安全預警線。在主要油料作物受制于國外的背景下,作為我國特有新資源的油用牡丹,有可能成為事關國家糧油安全的戰略資源。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東生說,油用牡丹是我們國家的獨有植物、原生物種,我們只要認真對待它的種植和加工,就能夠成為我國人民的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之一。牡丹籽油就會像玉米、紅薯那樣成為我們的主要糧油食品,也將成為我們子孫后代的重要食用油新資源。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油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