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數據向左,民間數據向右,相悖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卻不一定矛盾。
11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環比回落0.8個百分點。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進口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幅度較大,超過2個百分點。
同日,匯豐公布的獨立PMI調查報告顯示,中國10月PMI終值為51.0%,環比上升1.1個百分點,同時新出口訂單數量上升。
前者被稱為是官方的PMI,后者被看做是民間的PMI,看似數據打架,仔細分析兩個數據的指向似乎并不相悖。
據悉,目前中國官方PMI的調查樣本有800多家企業,覆蓋面較全面,以大企業為主;而匯豐PMI的調查樣本企業大約有400多家,更多涵蓋的是中小民營企業。對此,接受記者采訪人士分析認為,經濟下滑風險的確在加大,但因減稅、金融優惠等多項政策扶持,中小企業處境卻在慢慢向好。
“按目前發展態勢來看,政策微調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而深受資金鏈緊張影響的中小企業率先做出反應,國企則由于資金壓力相對小于中小企業,所以反應要慢于中小企業,但隨著后期政策的持續好轉,流動性不斷改善,需求也將面臨改善的局面?!被ㄆ斓膱蟾娣Q。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PMI數據超預期回落,顯示經濟仍有繼續回調壓力,經濟從政策刺激狀態向自主增長回升的轉變仍未完全實現。
PMI數據背后
官方PMI與民間PMI有出入并不稀奇,稀奇的是這回是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11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10月底官方PMI為50.4%,較9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PMI值在經歷連續兩個月攀升后,10月份開始回落。
其中11個分項指數,僅產成品庫存指數環比上升0.4%,其余10個分項指數不同程度回落。環比下降幅度最大的為購進價格指數,環比回落10.4%至46.2%;其次是進口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環比降幅都在2個百分點以上,而進口指數降幅達到3.1%。
同一天,匯豐中國PMI數據也由初值51.1修正為51.0,雖有所回調,但仍遠遠“好于”中國官方PMI數據。
在官方、民間PMI數據中,兩者有出入是常有的事情,但這一次,官方PMI超預期出現回落,而一貫“悲觀但真實”的匯豐PMI卻出現反彈,讓市場也頗感疑惑。
從分項指標來看,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也出現分歧。
官方公布的PMI數據中,反映需求的新訂單指數為50.5%,創出兩年半以來的新低;而匯豐MPI數據中新出口訂單數量則上升至51.2%。
據本報記者了解,中國PMI總指數為5個分項指數的加權和:PMI=新訂單×30%+生產量×25%+從業人員×20%+供應商配送×15%+原材料存貨×10%。也就是說,出口訂單指數很大程度上左右了PMI總指數。這一點,通過歷史數據也可以證明,PMI指數與新訂單指數走勢完全一致,相關系數達到0.98。
因此,兩組指數中,由于新出口訂單的一升一降,也影響到了總指數的變化。
眾所周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PMI調查對象主要以大企業為主,而匯豐則以中小企業為主。剛剛開完廣交會,外貿中小企業訂單有所增長是意料之中,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匯豐調整數據中新訂單指數會有所回升。
“這個新訂單指數的回升并不能代表外需回暖,它只是一個相對值,相對于上個月中小企業接訂單有所增加,但實際上我國外需仍是趨冷?!睆V發證券宏觀政策分析師劉朝說。
經濟需要再刺激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智威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10月份PMI實際回落幅度其實不大,主要是受季節性因素的影響,通常10月份PMI數據要比9月份低約0.9點。如果考慮季節性因素的影響,10月份PMI實際只回落了0.2點。
即便如此,但10月PMI下降也反映出前期緊縮政策的累積效果正在充分顯現,在通脹下行的預期下,雖然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增速可能繼續放緩,但仍將保持適度增長。
世華財訊分析師表示,雖然10月份PMI環比出現回落,但其背后也反映出經濟結構中的一些變化。首先是進一步確立了通脹拐點,其次微觀經濟活力進一步上升。分析師指出,10月PMI數據顯示,購進價格指數比上月大幅回落10.4個百分點,回落到46.2%,說明宏觀調控效果顯現,預計10月份CPI同比增速為5.5%。
購進價格指數大幅下挫,物價下行趨勢明朗,貨幣政策或有所松動。
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勛對記者表示,中國貨幣政策也面臨調整,估計最有可能是從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開始。他認為,最有可能的時間窗口是11月份經濟數據公布前后,存款準備金率有可能降低1-2個基點,年末或明年1月份還有可能再降低1-2個基點。
在市場紛紛猜測存款準備金率快要下調時,魯政委提醒,如果此舉是試圖放松信貸,效果將是有限的。因為現在制約銀行信貸能力的最主要因素還不是準備金率,而是資本充足率和存貸比。
但不管怎樣,定向寬松信號已讓中小企業看到了曙光。
“鑒于定向寬松政策的出現,并將于明年推出針對服務業的增值稅試點改革,服務業將在未來獲得進一步的政策支持?!眳R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油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