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循環經濟基礎研究薄弱。石油產業發展循環經濟需要結合行業自身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包括深層次的石油循環經濟理論,配套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石油產業生態園區的規劃設計、持續生產和消費研究;石油產業內和關聯產業之間的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廢物回收利用技術和污染治理技術等。
石油產業技術創新有待增強。目前,我國對石油科技、教育和R&D投入偏少,石油產業的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還依賴進口,石油冶煉技術60%來自國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很少,缺乏原創性成果,高新技術和產品應用開發能力薄弱。
石油化工裝備產業規模偏小。當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石油化工裝備產業大型骨干企業較少、工藝與裝備開發脫節、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同時,我國石化裝備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而高端產品嚴重不足,技術過度依賴國外,年進口量價值100億美元以上。
石油資源利用率及配置效率較低。噸油利潤低,物耗、能耗比重高。很多低滲透油田因為品質問題,開采成本過大,無法進行大規模商業開采,產出率很低,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石油產業鏈中,原油產量和原油加工量之間的比例不協調,更集中于上游產品。
石油循環經濟的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目前,《循環經濟促進法》涉及行業的具體配套法規還在制定和完善之中。與石油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相關的《環境保護行業標準》只做出了環保的規定,沒有提供相應的構建循環經濟體系標準。另外,我國還不能完全按照環境容量對石油產業實施嚴格的監管,污染企業支付的排污費遠遠低于治理污染的補償費用。
因此,石油產業要持續、健康、有效、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石油循環經濟,從粗放型向節約型、從單向型向循環型、從單一企業向共生企業、從一業主導向多業支撐轉變。
第一是做好頂層設計,編制好石油行業循環經濟規劃。循環經濟是解決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發展制約的可量化、可考核、可操作的經濟發展模式。要利用國家已經將石油行業列入國家循環經濟重點行業的契機,認真編制好行業循環經濟規劃,包括行業的目標、任務及擬推廣的技術、措施、配套項目等,以推動石油行業循環經濟的開展。
第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形成石油行業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國家和石油企業應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實施“科技興油”戰略,推進石油教育、科技、產業一體化和產學研用相結合戰略的實施。要以新技術的自主創新為主和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為輔,組織技術合作開發聯盟,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和共性技術研發基地,加強新產品研發,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產品的更新速度,實現產品性能從一般向優異、附加值從低向高、市場容量從小到大的轉化。要根據石油行業特點和成功案例經驗,篩選資源利用率高、經濟效益明顯的技術,發布石油行業循環經濟支撐技術,加強高端應用技術研發,編制石油行業循環經濟技術指南,為行業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支撐。
第三是延伸產業鏈,加大治污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益。石油循環經濟產業鏈的構建不能局限于原始資源的深加工轉換,而應通過核心產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將廢棄物轉換形成新的產業,使處理負擔轉化為經濟效益。應當按照“大力支持上游、積極介入中游、加快發展下游”的原則,大力引進大企業、大集團以及其他社會資本參與石油石化下游產品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大型煉油、乙烯、芳烴、化肥、精細化工、高性能合成材料等石油天然氣下游產品。在發展石油產業的基礎上,著力發展石油裝備制造業,積極向石油裝備制造和工程服務領域延伸拓展產業鏈和產品鏈,從而形成特色產業集群。
第四是優化轉型升級,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石油石化裝備制造企業要以節能減排為突破口,以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工程項目為依托,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推進大型成套設備國產化,帶動石化裝備產業由大向強轉變。如在石油裝備方面發展智能鉆井、測井和完井系統,石油化工建立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稀集中智能生產控制系統(PCS),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從裝備制造向裝備制造服務業領域拓展等。
第五是做好科學設計,構建石油生態產業園區。石油產業產品鏈長、關聯度高,上下工序間產品、廢料與原料的有機轉換銜接緊密,生產裝置主要以管道相連接。這為構建石油生態產業園區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條件。因此,可通過構建關聯產業共生關系,形成石油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生態工業園區,加快石油資源產業向集約型、集群型轉變,提高石油產業的規模結構效率,即產業內的企業處于規模經濟水平,企業之間具有科學的分工協作,產業處于高效運行狀態。可有計劃地建設一批重點骨干石油化工企業,關停部分小企業,逐步形成煉化一體化、集群化的基本格局。
第六是深化行業改革,完善石油市場體系。政府應將政策制定職能與監管職能逐步分開,根據石油行業發展要求建立相應的監管機構,建立現代監管制度,逐漸淡化行政審批等行政管理職能,增強技術、安全、環保等社會監管手段。通過深化市場體系改革,完善投融資體制,建立投資風險機制,引入競爭機制,逐步放開終端銷售市場,鼓勵其他資本積極參與,形成統一開放、合理有序的競爭格局。要進一步改進石油價格形成和調節機制,創造資源合理流動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作者:程會強 來源:中國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