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助力中石化“攻入”美國腹地
2014-01-16 15:17 來源: 作者:
選擇時機:債務危機下,相對缺錢的歐美國家和企業現在需要中國的資金支持其能源開發
新年伊始,中國石油央企就在“走出去”過程中再下一城。1月4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下稱“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確認,旗下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與美國Devon Energy Corp.(下稱“德文能源”)簽署了協議,將以2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德文能源在美國的部分頁巖氣資源。
“這是中石化第一個實質性進入美國資源市場的項目。”黃文生介紹,“中石化選擇該項目既是因為該地區的資源擁有很好的前景,也有出于未來參與更多非常規資源開發的戰略考量。”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相較于其他收購,該收購的特別意義在于“進入了美國腹地進行資源開發”,“這或許是一個信號,從微觀層面看,這意味著在2012年,‘三桶油’仍將堅定地在海外進行油氣資源的布局;從宏觀層面看,在歐美國家深受債務危機影響下,拋開國際油價的因素,目前也確實是中國能源企業進行資源收購的好時機”。
據悉,本次交易將以30%的現金及70%的遞延款方式進行,“遞延款用于支付德文公司所持有權益對應的開發成本”。根據計劃,該交易預計將于“當季完成”,并將在2014年年底前支付完成遞延款。另據報道,“兩家公司預計年底前將在上述5處油氣田鉆探125口毛井。”
“德文能源在非常規天然氣開發方面是一家優秀企業,能為中石化在美國的頁巖氣開發提供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等。”黃文生告訴記者,“同時,這5個頁巖氣區塊的資源開發前景被業界看好。這是中石化選擇與德文能源合作、在該區域開發的重要原因。”
林伯強補充到,相較于其他國家,美國的頁巖氣資源在開發環境、市場機制運用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礎,“這不可能不被中石化視而不見”。
“破冰”美國市場
黃文生特意對記者強調,與此前相比,“這是中石化在美國第一個實質性資源開發項目”,是“基于中石化的戰略考量”,非“沖動之舉”。
而讓能源專家感到高興的同樣是能在美國市場“破冰”,并進行較為深度的市場開發。“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石油央企在美國直接進行油氣資源開發的難度往往會大很多。”一位能源專家坦言,典型的例子就在2005年,當時中海油在收購優尼科石油公司中遭遇的挫折。
記者查閱資料也發現,僅就近幾年的情況而言,中石化雖屢屢在海外布局,卻很少觸及美國市場,更多的則是與美國企業合作競標相關的油氣項目。中石油和中海油亦是如此。
“選好不如選巧。”林伯強分析,“選擇在頁巖氣領域開發,也對應了美國能源政策的大趨勢。自然,在收購時的阻擾就會小一些。”據了解,美國2005年就開始了“頁巖氣革命”,意欲擺脫對石油資源的過分依賴,優化美國的能源結構。
歐債助力收購?
在林伯強看來,中石化能相對順利地進入美國市場開發資源也說明,“在債務危機影響下,相對缺錢的歐美國家和企業現在需要中國的資金支持其能源開發。從這個角度說,現在仍是資源并購的良好時機”。
專家也曾告訴記者,當“經濟差、油價低”之時,就是資源收購的良機。“目前的油價并不低,但在債務危機影響下,全球經濟環境相對較差。”林伯強認為。
記者發現,一些歐洲國家已開始向中國央企出售能源資產。日前,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就以27億歐元購買了葡萄牙一家主要電力企業——葡萄牙電力公司。英國《金融時報》認為,“交易被視為開啟了負債累累的歐元區經濟體向中國出售資產的先河”。
而去年11月11日,中石化已在葡萄牙市場與該國的Galp能源公司簽署股權認購協議,“通過認購增發股份和債權的方式,獲得Galp巴西公司及對應的荷蘭服務公司30%的股權”。
“當然,面對收購良機時,另一個難題是如何保證企業在收購過程中的利益,并避免在后續的投入和開發中出現虧損。”林伯強說,“不過,長期而言,此時在海外進行資源布局并不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