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貿易好比是約會,而天然氣貿易則如同是結婚。“一紙婚書簽下來可能會20年不變,因此各方都會比較謹慎。”安迅思息旺能源研究與策略中心總監李莉,在評說中俄之間油氣合作時這樣說道。
這一慎重的抉擇持續了10年之多。資料顯示,中俄原油管道談判前后經歷了14年,直到2011年管道才正式投入運行。中俄天然氣談判已經超過這一跨度,卻遲遲不見預期效果。不過,最近有專家預測,中俄雙方互補性越來越強,雙方合作將在2014年落地,僵持不下的價格談判“將會出現令人滿意的結果”。 價格最快 上半年敲定 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俄油氣合作出現了轉機。 2013年6月,中石油和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簽署俄向中國增供原油長期貿易合同,根據增供合同,未來中國石油(601857,股吧)進口俄羅斯原油量將達到4610萬噸/年。這份增供合同是中國對外原油貿易中最大單筆合同。 時隔4個月,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2013年10月22日宣布,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基本商定對華供氣的定價公式,雙方或在年底簽署供氣合同。這一步一旦達成,俄方將在2018年至2020年間就能開始沿東線管道對華輸氣,最大供應量達每年380億立方米,并可繼續增加到600億立方米。這一數字基本上等于中國年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3。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俄油氣合作已經有了明顯進展,天然氣出口中國將是既定事實,關鍵是價格。目前雙方正處于討價還價的過程。 事實上,中俄之間在這個問題上的合作比較艱難。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坦言,“從1997年開始到現在,16年過去了,雙方仍在談價格,而且還在原地踏步。” 不過,16年來,全球能源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業內普遍認為2014年將會是一錘定音之年。林伯強告訴記者,中俄天然氣合作價格目前已經接近雙方心理價位,“比較樂觀的看法認為,今年上半年中俄天然氣價格即將定音。”林伯強持保守態度,“下半年應該能夠落槌。” 未來定價由買方掌控 雖然是主力買家,但是中國乃至亞洲一直沒有定價權。 “目前,中國作為買方市場在價格制定上還缺少話語權。”林伯強表示,“目前作為供需雙方仍是供方說了算。” “在亞洲天然氣市場缺少基準價格,因此買賣雙方很難達成共識,目前來看一年可能還來不及建立基準價格,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李莉表示。 雖然這一時間表尚難確定,但李莉認為,隨著全球能源供應格局的轉變,中國即將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加,天然氣方面,中國也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一起,是全球天然氣市場上的核心力量之一,也一直在嘗試如何形成代表買家聲音的亞洲定價中心。 而如今能源資源供求雙方即將進入剩女待嫁階段。陳衛東曾這樣形容道,當資源還處于搶手的時候,算得上嫁得出去的女兒,但是如果一段時間后新的能源出現,那原有的優勢資源可能即將變成剩女。 陳衛東話鋒一轉,“2013年,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合作已然發生了微妙轉換,由過去的中國主動向俄羅斯示好,轉變為俄羅斯主動向中國尋求合作。” 促進雙方達成一致的因素有多方面。馬思明分析稱,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的能源形勢已經發生轉變,能源的價格已經有小幅的調整,美國的頁巖氣資源成功商業化并開始出口液化天然氣,對全球的能源生產國和出口國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對中國來說,不僅增加了能源的進口渠道,同時增加了參與國際能源合作的機會,與能源生產國進行能源價格談判時,也增加了更多的籌碼。作者:佚名 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