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程度較高的能源領域終于“破冰”,率先打響了改革的第一槍。
近日,作為“三桶油”之一的中石化發布公告稱,公司將率先啟動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將對油品銷售業務板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其中,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不超過30%. 這是國內最大的油品銷售企業首次大規模“放開”其真正掙錢的銷售市場,全面擁抱社會資本。 從“經營者”到“股東” 目前,中石化和中石油(行情專區)“兩桶油”在國內特許經營的加油站中也有民營資本的身影,但在這種承包制下民營資本所扮演的更多是運營商角色,加油站的所有權依然掌控在“兩桶油”手中。 “從前年開始,中石油就曾搞過加油站承包經營,表面上看民企參與了,但是民營加油站并未從中獲得收益,因為,所謂的加油站承包經營僅僅面向中石油銷售公司內部進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民營資本依然沒有實質性的參與,但愿這次改革能真正地參與進來。”北京一家民營加油站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據了解,中石化成品油銷售業務在中石化主營業務中,盈利能力較強、資產回報率較高。中石化股份公司2012年度報告顯示,成品油營銷及分銷板塊當年實現經營收益427億元。 按照加油站數量計,中石化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成品油供應商。截至2013年底,銷售業務板塊擁有自營加油(氣)站30532座。2013年境內成品油經營量持續增長至1.65億噸、同比增長3.8%,零售量1.14億噸。 “這就意味著,中石化這次改革是拿出自己優質的資產與民企分享,這對于民企的誘惑力是很大的,民營企業如果進入的話,就會有一個所有權在里面了,可以做股東了。”上述這位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表示,中石化率先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有利于在公司內部進一步構建由國有資本與其他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共同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體,有利于通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加快中石化專業化發展步伐。可以在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共同監管下,促使企業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提升市場化運營水平。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未來石油石化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將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方面,下游油品零售業務向民資開放的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民資開放領域向產業鏈中上游延伸的空間很大。 李錦說,國務院“新36條”已明確指出,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參股建設油氣儲運設施及網絡。中石化此舉開放了下游,目前來看中游管道運輸業務向民資開放的趨勢已定,而上游石油勘探開采引入民資還具有較大難度,但也意味著未來發展空間很大。 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中石化的改革一方面讓民營企業可獲得進入能源銷售領域的機會,增加了民企投資的途徑,拓寬了投資的渠道;另一方面,中石化可以增加發展的資金來源,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所以說這次中石化改革是個雙贏的機會。 “中石化此次拿出30%的股權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不多,對民企吸引力不夠。民企僅是入股,可以參與管理或者不參與管理,對企業發展決策的話語權很少,因此目前也無法形成市場格局的實質性改變。這個嘗試是否能保證民營企業投資后獲利仍有待觀察。”林伯強說。 據中石化介紹,此次下游銷售業務發展混合所有制主要是放開加油站銷售業務,并且對參與持股的社會和民營資本合作對象和構成沒有限制,不預設條件。目前推出的也只有銷售業務,別的業務還沒有參與。 期盼更多“實質性動作”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晨曦集團董事長邵仲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作為石化領域,推進石油市場化改革、放開原油進口勢在必行。事實雄辯地證明,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放開才能搞活,才能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 “從國家能源戰略上考慮,國內的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不斷提升,能源的對外依存度特別是石油的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優質民企獲得原油進口資質,和國有企業完全能夠形成很好的補充,‘國民’共同攜手,將有助于降低原油進口成本、改善國內供求關系,增加市場成品油供應渠道,解決不時出現的油荒問題,保障中國能源安全。”邵仲毅告訴本報記者。 中石化引入民間資本,意味著三大國有石油企業將逐步減少壟斷內地油品銷售局面,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目前,中石化銷售及分銷的收入額達到1.5萬億元左右,如果以30%社會資本介入計算,讓利民營資本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未來,預計自然壟斷類企業和一般競爭類企業將成為國企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潤滑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