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對于廣州石化聚苯乙烯裝置一班的班長譚友飛而言,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盡管他如平日一樣8點就到崗了,但這天他換了一個身份——白班支持班班長,作為廣州石化第一個白班支持班的第一天“上崗”,這個時刻將會被記錄在廣州石化的歷史中。自從2013年3月所在裝置啟動“4+1”培訓以來,他早就盼著這一天了。
所謂“4+1”培訓,就是從4個運行倒班班組中各抽一部分人進行集中培訓,同時在裝置出現緊急情況或人手不足時,可以作為一個白班支持班,參加裝置的生產操作。2012年9月,廣州石化化工二部率先在苯乙烯裝置試行 “4+1”培訓;2013年初,該部在試行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在部門其他裝置全面推廣;2014年4月,聚苯乙烯裝置在完成“4+1”培訓后,率先組建一個“4+1”白班支持班。
“4+1”模式:四班兩運轉后培訓的成功探索
“班組人員本來就緊張,還抽調人員參加培訓,裝置穩定還要不要了?”看到“4+1”培訓意見征詢“聯名書”上,班組人員寫下的密密麻麻的反對意見,廣州石化化工二部部長陳卓立有些頭疼。但部門目前的處境,他心里更加清楚。
廣州石化實行四班兩運轉模式后,副班培訓開展困難,此外,該部苯乙烯、聚苯乙烯裝置DCS集中控制造成內外操人員分開,加上新項目建設人員抽調等原因,導致化工二部技能操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如何盡快提升技能操作人員的素質,成為擺在部門領導面前的一個難題。
“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要做好裝置的集中培訓,統一員工的思想認識和培訓方案的制定是關鍵。”陳卓立說。
面對困難,該部領導通過召開座談會、與培訓對象一對一交流等方式,宣傳“4+1”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讓職工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培訓是員工最大的福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8月,苯乙烯裝置“4+1”培訓方案正式出臺,該方案從組織機構、培訓時間、對象、目標、方式、內容、考核等每個環節都進行了明確規定。經過幾上幾下的意見征詢和完善,培訓方案正式實施。
“集中培訓的五周時間內,所畫的流程圖比我參加工作十幾年來畫的總數還要多。”談起當初“魔鬼式”的培訓,苯乙烯裝置副班長陳彪深有感觸。
由于培訓時間短、內容多,培訓安排近乎“魔鬼式”:上午現場學習流程和理論,下午復習考試。為確保培訓效果,該部將培訓結果跟獎金及晉升掛鉤:培訓結束未通過期末最終考核的,扣200元獎金,月度獎金系數下調0.2;根據考試成績確定后備班長1名、后備副班長1名和后備主操2名,每月獎金系數提高0.1。
跨崗位培訓:變不可能為現實
“感謝‘4+1’培訓,讓我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廣州石化聚苯乙烯裝置主管秦黎明興奮地說。一年前他還認為組建“4+1”白班支持班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如今卻變成了現實。
“白班支持班的建立,不僅優化了崗位人力資源,實現了跨崗位的培訓,而且也有效解決了白班工作量大的難題。” 秦黎明坦言“4+1”培訓實現了“雙贏”。目前,原一班班長譚友飛成為白班支持班班長后,副班長陳國穎代理了班長,副班長由原來的主操擔任,裝置的人力資源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曾建林是2010年新入廠的員工,他見證和參加了“4+1”培訓。通過“4+1”模式,他進行了多崗位的培訓,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迅速從一名外操成長為苯乙烯裝置最年輕的主操。
“如果沒有‘4+1’培訓,我不可能進步這么快。”曾建林說。苯乙烯裝置外操崗位分烴化反應內外操、脫氫反應內外操等8個崗位。以前,操作人員一般只懂本崗位的操作,現在通過“4+1”培訓,大部分的操作人員都掌握了多崗位的操作。
“通過跨崗位培訓,員工操作技能得到明顯提升,既有利于盤活人力資源,也將跨崗位培訓從不可能變成了現實。”陳卓立說。
系統化培訓:提升員工整體素質
“培訓能否取得實效”是陳卓立自2012年9月啟動“4+1”培訓后最關心的問題。2013年4月,他從一場暴雨中找到了答案。
2013年4月20日,廣州市黃埔區下起了特大暴雨。隨著降雨量的不斷增大,苯乙烯裝置雨水池液位快速上漲,清污分流系統面臨極大壓力。與此同時,大雨和降溫造成苯乙烯脫氫系統反應器加熱蒸汽溫度大幅下降,反應器溫度不斷下降,裝置安全生產面臨嚴重威脅。
在嚴峻的安全環保雙重壓力面前,經過“4+1”培訓的班員應對有序,配合默契:一組人員用石棉布蓋住裝置區內雨水井,將雨水從圍堰引到其它下水系統,立即啟動外送泵,將雨水送公用工程系統,確保雨水池液位可控,裝置不積水,污油不外溢;當班班長陳如欠帶領兩名外操冒雨趕到現場,對多條蒸汽管線進行排凝;主操及時加大加熱爐燃燒氣量,提高加熱爐出口溫度,確保脫氫反應器溫度在正常范圍。在大家的通力協作下,一場特大暴雨帶來的危機被成功化解。
此外,在2013年“6·3”特大雷擊災害面前,化工二部人員沉著應付,措施得當,避免了裝置大面積停車事故發生。
“人始終都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要素,只有通過系統化的培訓,將人才培養好了,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各種不利因素對生產的影響。”陳卓立回想起裝置在2012年未實施“4+1”培訓前“5.21”壓縮機故障、“加熱爐跳停”等本來可以避免,但由于操作人員素質問題而未能及時處理好的事情時,更加堅定了對抓好“4+1”培訓的信心。
“‘4+1’集中培訓,是我參加工作十多年來第一次如此系統地學習這套裝置,通過培訓,將零散的知識點從理論到實操有機串聯在一起,駕馭裝置的信心和能力大大增強。”苯乙烯裝置班長陳如欠說。
“4+1”培訓在提升員工整體素質的同時,也帶動了裝置技術經濟指標的提升:2013年,該部11項技術經濟指標優于奮斗值,其中7項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2項指標超同行業先進水平;全年完成新產品及專用料生產19.25萬噸,創效4600多萬元。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石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