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9月申報的技術革新項目就有32個。”日前,遼河油田公司曙光采油廠“柳轉陽創新工作室”負責人柳轉陽拿著一張表給記者看。據悉,遼河油田公司工會以職工名字命名了23個職工創新工作室,首批投入資金280萬元,激發了職工的技術創新熱情,自工作室成立以來,技術革新已立項350個,實施279個,獲國家專利57項,油田級成果49個,可創效近億元。
自2010年該公司創建22個技能專家工作室以來,這些工作室在開展專家巡診、技能傳承、技術攻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公司工會調研發現,受限于資金,技能專家工作室大多只能開發一些花費較少的項目。公司工會決定助其一臂之力。
從今年初開始,公司工會陸續以勞動模范、能工巧匠個人名字命名了23個職工創新工作室,根據二級單位生產規模、創新能力等,一個二級單位職工創新工作室少則撥款10萬元,多則撥款50萬元。
有了資金做保障,再加上技術革新成果在職工晉升技師、評定技能專家等方面有加分,職工搞技術革新的熱情一下子迸發出來。公司工會在曙光工程技術處命名了4個職工創新工作室,撥款40萬元。沒有職工創新工作室的作業大隊找上門來了,曙光工程技術處工會經過反復權衡,又建立了3個處級職工創新工作室,同時配套投入資金10萬元。該處工會主席張輝說,上半年表彰64個技術革新項目,來自職工創新工作室的就有29個。7月以來,職工創新工作室已立項的技術革新項目又有30多項。“柳轉陽創新工作室”得到資金支持30萬元,該工作室成員劉偉一個人就報了8個革新項目,這些項目全部實施需要7.6萬元。而在過去,由于缺乏資金,這些項目根本無法實施。
曙光工程技術處修井作業工王沖喜歡搞小發明、小創造,今年8月,“王沖創新工作室”掛牌,公司工會出資5萬元給他購置了小型車床、檢測儀器等技術革新設備,還給撥付了資金。“以后咱搞發明的勁頭更大、信心更足了。”年僅28歲的王沖非常興奮。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