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各運動部件的工作條件不同,所要求的潤滑強度也不同。選擇潤滑方式的原則是:對于發動機運動部件中滑動速度較高和負荷較重的摩擦表面如曲軸主軸承、連桿軸承、凸輪軸承、搖臂軸承和軸頸的摩擦表面,為保證得到可靠的潤滑和強制冷卻的效果一般采用機油泵強制壓力供油潤滑。而對于負荷較小,速度較低,潤滑條件比較有利的摩擦表面,為了簡化結構,一般采用飛濺潤滑,即利用曲拐和齒輪等的旋轉攪油,或由連桿軸承甩出的潤滑油,形成油霧,使摩擦表面得到潤滑,如氣缸和活塞,凸輪軸的凸輪和挺柱、活塞銷和連桿小頭襯套等大都采用這種方法。對于變速箱內的傳動齒輪、配氣機構的凸輪和挺柱、濕式離合器等則采用油浴式潤滑。對于發動機的某些低速、低溫、大扭矩及位置裸露、不甚重要的部件,如水泵、發電機軸承、離合器分離機構、傳動鏈輪鏈條、制動踏板軸等,則采用定期加注黃油的方法。近年來也有在發動機上設計采用含耐磨潤滑材料的軸承代替加注潤滑脂的結構方式。一般來說四沖程發動機的潤滑采用了前述的所有四種型式。早期的發動機大都采用飛濺潤滑飛濺潤滑需要布置較長的曲柄,使曲柄在轉動時能深入到機油之下,曲柄的形狀應有利于甩起較多的機油。飛濺潤滑不用機油泵,構造簡單,但缺點是從外部甩油很難給安裝在缸壁內的軸承供油。隨著發動機轉速的提高,曲柄甩油產生的阻力越來越大,會產生較大的動力損失,同時也會使機油早期老化,并易使氣泡混入機油之中。現代發動機的結構已經有了很大改進,這種單純外部甩油潤滑方法已越來越不適應高性能發動機的需要,例如曲軸軸頸、布置在氣缸蓋上的頂置氣門、以及多缸發動機采用的整體式曲軸及軸瓦,大都采用了壓力潤滑方式。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潤滑油網